景元琢指出,生物燃气热值较低,余热缺乏,用户销售困难,造成50%的预期利润损失。
与此同时,都市的人们往往容易忽视一些发生在切近的微观生态问题,较少反思自己的都市消费习惯、都市造城理念、都市生活方式,如何不断积累对中国生态问题的庞大压力。即使是表面上生态友好的生物质能源(如膏桐、木薯)也是替代西部大量本土自然资源的外来物种,而这也是为了满足都市永无餍足的能源需求和汽车式城市梦
同时,由于当地的灌溉系统与自然水系和雨水地表径流的联通,这些污染元素(当然包括橡胶地大量施放的化肥和农药)一起进入雨林生态系统。一直以来,至少在中国,有关生态问题和公共环境教育有几个显著特征。但是遥远的西双版纳,仅仅凭借这个遥远地理,异域的民族风情,已经可以让一些有机食品公司异地高价卖出自己的有机蔬菜。备受众人关注的APP纸业扩张,对应的正是都市化、标准化、典籍化的生活方式(生活在西部农村的农民也许十年都不会用A4纸打印一份东西,但是都市里明天九点上班六个字,都要打印十几份在办公楼张贴)。未来中国城市的生态未来,取决于都市人的自觉、自在、自为、自责、自律、自省。
上一周,我再次考察了中国西南部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我注意到一个特殊的现象,在许多村落,他们的生活环境正悄然发生植物学意义上的城市化运动,他们自己丝毫没有觉察。许多环境保护项目,专注于减少中国山川地理原生环境的人类活动,用退耕还林、退耕还草、退耕弃牧等方式,造就了一大批生态移民,使得一大批原住民和自己的祖先、祖灵、祖地永诀。实际上,在能源方面计算,1吨粪便能产生沼气8-10立方米,每立方米沼气可发电2千瓦,相当于1千克优质煤。
因此,粪便等生物再生资源转化可以缓解我国能源枯竭难题,维护食品安全和公共安全。一则,新兴产业不是横空出世的,不是凌驾于传统产业之上的,而往往是在传统产业的自我革新中培养和发育而形成的。改变挤独木桥的现象,必须逐步突破区域行政体制各自为政的弊端,同时,对于新兴产业的认识也需要纠正。改变挤独木桥的现象,需要有大胆探索的勇气。
以物联网为例,其产生也与激光扫描、红外线感应等已经成熟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密切关联。东欧和独联体国家粪便分离技术,固体粪渣用作饲料,液体肥料用于灌溉农田,初步实现了将粪便转化为有机肥料加以利用,大力发展有机农业。
从太阳能、风电延伸到物联网、云计算,无论是大城市,还是二级、三级城市,似乎不抓几个新能源项目在手上,不竖几台风机,不举办几次物联网或者云计算的研讨会,就难以体现调结构、转方式的坚定决心。二则,发展新兴产业能否成功的关键之一,还在于是否能因地制宜,与所在城市和当地区域资源、环境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联系起来,否则,新兴产业的热闹只是空中楼阁,昙花一现从本月起,重庆市将迎来排污权指标交易高峰,包括璧山、龙泉等地的500多吨排污权指标将在重庆联交所挂牌转让,其中嘉南水泥集团SO2排放指标达到300吨。目前欧洲、美国等发达地区和国家已有大型污染物排放交易中心,主要污染物包括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等。
据悉,此次重庆组建的环境资源交易中心目前是西部首家环境资源交易中心。据悉,除了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外,重庆环境资源交易中心未来还有望开展碳交易业务。据了解,排污权交易是在既定的总量控制目标下,充分利用市场机制配置资源,通过量化企业个体排污成本,最终实现环境治理总成本的最小化。在这种制度安排下,政府可以通过对环境资源的宏观调控,有效解决指令性控制方式下长期存在的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之间的矛盾。
重庆市环保局副局长张勇表示,重庆环境资源交易中心的成立,将有利于利用市场机制推进节能减排,同时还能推动经济实现产业转型升级。重庆环境资源交易中心日前正式挂牌成立,标志着重庆市主要污染物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正式启动。
根据重庆市相关规定,凡是要新增主要污染物排放的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的工业建设项目,必须通过购买排污权交易,取得排污指标后,方可获得环评审批才能开工。2009年9月,重庆市印发了主要污染物排放权交易试点方案的通知,将主要污染物排放权交易试点,作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重要内容。
2010年下半年,重庆成立了主要污染物排放权交易管理中心,并进一步完善了相关配套政策,为开展排污权交易试点提供了保障为支持风电发展和大范围消纳,国家电网公司加大电网建设力度,截至2010年底,共投资418亿元,建成投运风电并网线路2.32万公里。风电年发电量481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1.4%,同比增长87.2%,其中蒙东、吉林、黑龙江、甘肃和冀北风电发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比例分别达到21.1%、5.6%、4.6%、4%、3.7%。发展风电是我国能源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对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意义重大,国家电网公司高度重视和支持风电发展,在风电规划、建设、运行、技术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努力保障风电并网和输送。截至2010年底,国家电网公司经营区域内风电并网装机达到2826万千瓦,占全网最大用电负荷的4.2%,连续五年实现翻番,9个省区风电并网容量超过100万千瓦,其中蒙东337万千瓦、冀北331万千瓦、辽宁309万千瓦、吉林221万千瓦、黑龙江191万千瓦。吉林、蒙东、黑龙江、辽宁、宁夏风电装机占总装机比例分别为14.4%、13.9%、12%、11.2%、9.2%,吉林、黑龙江、蒙东、宁夏和新疆风电出力占供电负荷最高比例分别为23.6%、20.6%、15.7%、14.2%、12.5%,风电利用水平不断提高。
其中750千伏线路1694公里、500千伏线路2786公里、330千伏线路475公里、220千伏线路8494公里、110千伏及以下线路9703公里,建成风电送出汇集变电站(开关站)25个,升压变电容量422.5万千伏安,建成新疆与西北750千伏联网工程、甘肃千万千瓦级风电一期安西-永登750千伏外送工程,保证了风电项目的及时并网,促进了风电的快速发展二是将晦涩的科学知识和现有信息转化成易于理解的方式。
我们需要努力加强私营部门决策者的信息获取渠道。金融机构需要掌握准确的信息来大展身手,推动向气候适应型经济转型。
金融机构是风险识别、量化和标价方面的专家。但迄今为止,大多数人还未意识到这一点。
金融机构和私营部门的决策者们在增强经济社会的气候适应力上能够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金融机构在加强经济社会的气候适应力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气候变化对金融服务的供应商和客户的影响越来越大。近日发布的一份前沿性研究报告指出,气候变化与金融的关系愈加紧密,保险公司和借贷公司需要掌握更多信息,了解世界天气模式变化带来的自然影响和经济影响。最重要的是,我们还需提高气候模型及预测的可靠性和精确度。
德国联邦教育与研究部对报告给予了资金支持。气候变化对经济影响的预测分析不可能毫无瑕疵,也不可避免地带有某些不确定因素。
世界许多知名金融机构表示:气候变化信息的获取渠道仍然不足。调查报告指出,上述信息差距可通过两种方式进行弥合:一是通过深入研究得到更为可靠的气候模型和预测结果。
这份报告为此迈出了第一步。但若对有关气候变化和不确定因素了解得越多,对此类专门知识掌握得越深入,金融机构对气候风险的评估便能更加准确。
这也将能保证保险公司、再保险公司、借贷公司和资产管理人们能更有效地对风险损失进行估价和担负。信息还需要适用于不同的合同期限、地区(客户资产和运营的所在区域)和危险种类(将对借方、投资对象和受保方的管理产生重大影响的危险)。UNEPFI负责人保罗克莱门茨-亨特说,如果我们决心应对气候挑战,就需要所有部门的同舟共济,共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适应全球变暖带来的不可避免的影响。鉴于金融机构能够影响所有经济部门的客户和投资公司,因此它们可以助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一臂之力,加快私营部门的气候适应步伐。
现在全社会都面临着气候模式变化带来的不确定性,也遭受着这种变化带来的巨大风险。德意志银行气候变化顾问组主管、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金融倡议气候变化工作组合作主席马克弗顿表示,这份报告指出,为了成为真正的适应力催化剂,私营部门机构需要拥有客观而可靠的气候信息。
这不但对个体企业和金融机构的业绩表现来说必不可少,而且对于受到气候变化影响的整个社会经济组织和社会民生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金融机构专业知识的价值不言而喻。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金融倡议(UN-EPFI)下的气候变化工作组(CCWG)、德国可持续商业机构(SBI)以及其他来自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60多家机构参加了国际考察工作。为实现这一目标,还需供求双方、公私部门、科学家以及决策者开展更密切的合作。